很多皇帝往往不喜欢听谏言,历史上许多敢于直言不讳的大臣,结果都不太好。毕竟皇帝身份尊贵配资114平台,向来讲究“金口玉言”,喜欢听的是“主公英明神武”的赞美,谁愿意身边总有人对他的决策指指点点呢?然而皇帝毕竟也是普通人,难免会犯错,这时候就考验起臣子们如何用“语言的艺术”去劝谏。怎样既能有效提醒和规劝,又不激怒皇帝,引来麻烦?其实,办法总比问题多。
先讲个小故事。三国时期,刘备已在蜀地称帝。这天,他带着随从外出打猎。正当刘备骑马奔驰,兴致高昂时,忽然一人策马追上,挥手示意有话要说。刘备定睛一看,原来是谋士简雍。刘备问:“简雍,有何事?”简雍举起手中马鞭指向前方说:“主公,您看那里!”刘备顺着指向望去,只见一对男女并肩而行,似乎没什么特别。刘备以为简雍要他驱赶影响打猎的人,于是笑道:“他们走自己的路,不妨碍我们,不用理会。”
展开剩余85%但简雍却严肃道:“主公,这对男女光天化日之下行苟且之事,请您下令缉拿,以正风气。”刘备听了愣住了,再看那对男女,只见他们衣着整齐,举止端庄,神色自然。刘备故作生气地说:“胡说!他们要苟且你凭什么知道?没有证据怎能抓人?”简雍面不改色,答道:“证据自有其物。”这“物”是什么,史书上只写“彼有其具”,暗指男女私情的工具,虽不雅,但含义明确。刘备自然明白,顿时大笑。
简雍继续说:“主公,这就像家中有酿酒工具,可能私自酿酒一样,陛下务必治其罪。”刘备这才理解,命人撤销了先前一项命令。原来那年蜀地大旱,粮食减产,刘备为了节约粮食,颁布禁酒令,严禁百姓私酿酒,并派人查处。但执行中有人“一刀切”,只要发现酿酒工具就抓人,导致不少冤枉。百姓怨声载道,但命令是皇帝下的,没人敢直言。几位官员商议后请简雍出面劝谏,简雍和刘备关系深厚,最适合提醒他。正是这次劝谏,刘备才明白问题所在,下令释放被误抓的百姓。
敢当面用“荤段子”劝谏皇帝,可见简雍胆大妄为,甚至有些“没大没小”。但简雍一向如此。刘备宴请百官时,众官都正装出席,而简雍却穿得随便,像在家里吃饭一样。刘备见状并不生气,因为他早习惯了简雍的个性。毕竟两人是故乡老友,从打黄巾军前就开始相识,比关羽、张飞还早。
有人或许记得《三国演义》里司马徽曾贬低简雍等谋士,说他们没本事辅佐刘备,但那只是小说。事实上,简雍在刘备阵营中有过重要贡献。简雍的职责是“随从周旋,常为谈客,往来使命”,也就是说他是刘备的贴身助手,处理政务、代表刘备与外界交涉,这职位非常关键,非亲信难当。虽然不如诸葛亮运筹帷幄,亦不及关羽张飞勇猛,简雍的本职工作却干得不错。
因此,《三国志》为简雍专门立传,虽短不过两百字,其他谋士如糜竺等人却是合卷收录。简雍曾受刘备委派出使刘璋,深得刘璋器重。公元214年刘备夺取蜀地,围困成都,简雍冒险单骑入城,成功劝降刘璋,二人共同驾车迎接刘备,功绩斐然。凭此战功和与刘备的私交,简雍行事随意也有资本,在刘备面前不拘小节。传说他除了对诸葛亮尊敬外,平时与人说话经常斜靠一边,态度随性自如。
虽说简雍性格傲慢,不拘礼节,甚至对刘备也不讲礼数,但他没有争权夺利的野心,处事坦诚正直,说话风趣,因而人缘不错。正因如此,他敢于对刘备“花式劝说”,问题得以解决,也体现了君臣间的融洽与刘备的宽容。
说到刘备,真是不简单。他白手起家,虽个人能力不及曹操孙权,但他善于识人用人,这才让他在乱世中立足。刘备“笼络人心”是一大标签,也是他慧眼识人的体现。他靠手下的能人志士,最终获得三分天下。虽说“桃园三结义”是传说,但关羽张飞确实存在,他们愿为刘备拼死,离不开刘备的理解与尊重。对赵云,刘备早已看中,甚至从公孙瓒那里挖墙脚,显示他惜才的用人之道。
三顾茅庐更是不言而喻,刘备对人才总是宽容包容,故能吸引众多贤士归降。诸葛亮后来誓言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,正是对刘备的回报。至于简雍,刘备也许知道他能力平平,但更看重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忠诚和对草根时期刘备的不离不弃。要不是这份情义,恐怕刘备也不会容忍简雍平时的随意不羁。
后来刘备还封简雍为“昭德将军”,地位颇高。其实,用“段子”劝谏皇帝绝非个例。历史上许多大臣用幽默和夸张的方式劝谏君主,不直接顶撞,让皇帝有面子,也达到了提醒的效果,何乐而不为?
例如春秋时期晋国赵襄子的故事。赵襄子曾连续喝酒五天五夜。虽然古时酒度数低,但他喝完后还兴致勃勃地说:“我厉害吧?五天五夜都没事,还能继续!”旁人劝他节制,他不好明说。此时优莫插话说:“大王你这还不够,商纣王能喝七天七夜呢!”众人皆知商纣王荒淫无道,赵襄子听出其中讽刺,问:“你这是说我快亡国?”优莫镇定答:“不是,我只是说你要是这么喝,亡国也快了。”这话让赵襄子终于醒悟,未责怪优莫,自己也有所收敛。这样用“荒谬”的对比劝谏,反而更有说服力。
南唐时期,陆游写过申渐高的故事。当时南唐为军备向民间征收苛税,百姓生活困苦,但皇帝李昪依然饮酒作乐。有一次宴会中,皇帝忽问:“京城周边都下雨,为何城里不下,是不是有人有冤情?”众人不敢回答,申渐高脱口而出:“可能是雨怕被抽税,不敢下来吧。”皇帝听了大笑,觉得他说得有理,遂减免了部分税收。这个故事和简雍的“彼有其具”如出一辙,都是先“胡说”,再用夸张荒诞提醒君主,妙趣横生。
简雍非常了解刘备,懂得用合适方式提出建议,最终将决策权交给刘备,体现了对皇帝的尊重。他也清楚自己没有傲慢自大的资本,明白本分,靠的是勤恳尽责、持之以恒。我们应当学习的,不是他抖机灵,而是他的敬业精神。
——摘自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《三国志·简雍传》。
发布于:天津市象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