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99年,张绣这位雄图一方的实力派人物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:是投向袁绍,还是归附曹操?袁绍,凭借其“占四州之地,兵众十余万”的强大势力,的确是当时最为强盛的割据一方;更重要的是,袁绍主动伸出橄榄枝,发出了诚意满满的邀请。然而,曹操虽然在实力上略显逊色,不仅兵力远不及袁绍,且与张绣的仇怨深重——张绣曾背叛曹操,在宛城起义,甚至亲手杀害了曹操的儿子曹昂,因而两者之间积怨已深。但在此关键时刻,张绣的谋士贾诩却力主归附曹操,提出了三条明确且令人信服的理由股票配资吧,帮助张绣最终做出了明智的决策。
曹操拥有绝对的“正统性”
贾诩的第一个理由便是曹操背后有天子的支持,这赋予了他无可匹敌的政治正当性和权威。曹操通过挟天子令诸侯的方式,名正言顺地占据了天下的制高点。无论曹操使用何种策略或手段,他手中拥有的始终是汉献帝的权威,而这一点对比任何地方割据势力都显得尤为强大。贾诩深知这一点的威力——即便朝廷的实际控制力薄弱,但在百姓心中,皇帝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。倘若有任何人能够拥有正统的旗帜,那么他就能获得民心,获得合法性。贾诩曾亲历过这样的历史时刻,正是在他辅佐李傕、郭汜反攻长安时,凭借正统性,成功让朱儁接受朝廷的征召,为讨伐李傕的联合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
展开剩余72%站在强者身旁,难免被轻视
第二个理由则是贾诩对袁绍的分析。袁绍虽然势力强大,但他的强盛反而成了一个弊端。张绣若投靠袁绍,凭他手下的力量,恐怕难以获得足够的重视。相反,曹操势力较弱,若张绣归附曹操,曹操必定会以热情和高看对待,给予他更大的尊重与机会。投靠强者意味着自己很难被当作重要力量,反而可能沦为被吞并的棋子。与其投向一个实力强大的对手,不如选择一个势单力薄的盟友,既能保住自己的独立性,又能在未来争取更多的话语权。
曹操胸怀大志,必会抛弃私怨
第三条理由,贾诩从曹操的性格和雄心出发,分析了曹操的未来之路。曹操志向远大,企图统一天下,对于有心称霸的人来说,胸怀宽广是必然的素质。即便张绣曾背叛过曹操,甚至导致曹操失去了亲子,但从曹操的角度来看,正是因为其有称霸天下的野心,才不应被过去的私怨束缚。曹操在当时正面临存亡之际,急需各路英才助力,而此时若能获得张绣这样的力量,不仅能展示其宽宏大量,也能在历史上树立仁德的形象。对于曹操来说,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,张绣若选择归附,曹操必定不会因个人恩怨而拒绝,而是会全力接纳。
现实中的“选边站队”困境
对于职场人士来说,站队常常是一个令人犹豫的话题。在许多人眼中,职场政治是个复杂且不愿碰触的领域,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入职场的新人,他们往往认为凭借努力和才能就能获得晋升和认可。然而,现实却是残酷的,职场中常常充满了“选边站队”的局面。站队并非只是个人选择,它往往与上层的政治斗争、团队的价值认同紧密相关。在一个职场团队中,你的价值是否能被认同,你是否能够融入团队,领导是否能够看到并重视你的贡献,这些因素决定了你能否有更好的发展空间。
事实上,职场上的“站队”可能并不是你自己能够完全控制的。在一些时候,外部环境会迫使你作出选择,而这种选择一旦晚了,可能就错过了最好的机会。特别是在别人已经展示出自己价值时,你仍然犹豫不决,可能会使自己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。
三个原则,助你明智选择
贾诩为张绣提供的三条建议,至今仍然适用于我们职场中的选择:
1. 领导的正统性:选择领导时,首先要看他是否拥有正统性,即是否有合法的权威支持和群众的认可。领导的合法性直接决定了你能否在团队中站稳脚跟。
2. 自身的价值与实力:其次,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实力,能否为团队提供价值。选择一个能真正看到自己价值、能够给自己提供发展机会的领导,是十分重要的。
3. 领导的雄心与能力:最后,选择有雄心和能力的领导。一个有远大志向的领导,能够带领团队冲破难关,实现更大的成功。
符合这三个标准的领导和团队股票配资吧,往往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,获得最终的胜利。对于职场人士而言,这三点是实现成功的关键原则,也是在职场中站稳脚跟的基石。
发布于:天津市象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